查看原文
其他

药明跌倒,泰格吃饱?

张贝贝 妙投APP
2024-10-09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春节假期以来(2月19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在美国参议院针对中国CXO的听证会事件扰动下,药明康德股价趋势向下,甚至拖累药明生物、凯莱英等CXO企业的股价下行波动。

 

但泰格医药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甚至在3月14日药明康德宣布退出BIO组织,失去了在美国最有力的游说力量的情况下,其股价却从那时起大幅走强了,并走出了与其他几家CXO企业完全相反的走势。

 

那么,为何药明跌倒,泰格却吃饱?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

 

#01美“制裁”事件扰动较小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事件从今年1月26日发酵至今,已经3个多月了。

 

期间多次反转,从最初市场坚信的通过难到后续的参议院听证会通过,再有BIO组织从最初为中国CXO企业发声到“反水”等等。以及5月15日表决通过的《生物安全法案》最新一版修改,虽然给了药明康德一定时间的缓冲期,但修改的前提却是给美国药企提供更换CXO企业的时间。

 

且值得注意的是,至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上药明康德的名单并未被剔除。

 

在上述背景下,缓冲期内美国药企对于存量的订单或许不会动,但未来新项目外包时或也会加入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并可能会调整合作多个国外CXO供应商以分散未来可能面临的脱钩风险,药明康德后续拿到美国客户新订单的难度大概率会提高。

 

则,药明康德未来可能会面临美国客户存量订单逐步消耗,亟需新订单补充缺口的“自救”局面。且除药明外,中国其他以海外客户为主的CXO企业未来可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在上述情况下,国内业务为主的CXO企业比较优势凸显,受到美“制裁”扰动较小。这也是国内客户收入贡献达57%的泰格医药,受到市场较多关注,且股价走势优于药明康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除美“制裁”事件驱动外,泰格的业务布局也有差异化优势,是驱动资本市场持续走强的第二大原因。详见下文。

 

#02临床阶段全产业链布局

 

CXO行业按是否是在人身上做试验分为临床前业务和临床业务,对应临床前CRO和临床CRO细分赛道。其中,临床CRO业务为新药研发规模最大的环节,市场规模占比超半壁江山。

 

进一步拆分,临床阶段分为临床I-IV期试验技术服务和临床相关服务包括SMO现场管理、数据统计、临床阶段生物分析业务等。而临床环节所有的细分业务都是围绕临床试验执行进行,最终临床结果也是由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决定。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报)

 

因此,对于临床CRO公司来说,临床I-IV期试验技术服务为核心基础业务,也是导流业务。若临床CRO公司的I-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发展起来,其他临床相关业务会有持续的订单供给。

 

但由于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的门槛较高,布局企业并不多,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在临床相关业务上布局。则,在临床CRO阶段全产业链布局(含I-IV期试验技术业务),且具有领先行业地位的泰格医药竞争优势明显。

 

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包括试验前的准备、选择合适的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与申办者、研究者一起设计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试验药物、标准品、对照药品或安慰剂等试验药品的管理;临床试验的组织实施、监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试验记录与数据的完整准确;建立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组织对试验的稽查;收集整理临床试验数据并撰写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需要医学背景和人脉资源,可同时对接申办者、医院医生,甚至各国的药物申请监管部门,并能很好的沟通协调,门槛较高。

 

且由于不同区域的人口肤色、病种分布及法规政策的监管标准等不同,同一种药品的适用性和效果会出现差异。所以,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一般都会在药品销售地进行。

 

 

2)临床相关业务医药属性相对较弱,门槛较低,竞争激烈。

 

SMO现场管理,主要是在研究者指导下进行非医学性判断的事务性工作,对临床试验扰动较小,所以虽然市场份额抢夺容易,但是价值量也比较低。2023年度,主营SMO业务的普蕊斯销售毛利率30%,低于泰格医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的38%。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虽需参与临床试验方案制定和样本量的估计,盲底产生和药物编盲,制定统计分析计划书,编写SAS分析程序、完成统计分析报告等,但较多是统计工作,具有部分IT和统计行业属性(员工通常具有统计学背景),医药研发属性相对较弱。

 

生物分析是对试验过程中药物代谢或药代动力学等涉及的一系列生物基质,如血浆、尿液、皮肤组织、肌肉组织、滑膜组织和脑组织等进行安全、有效性分析,为实验室分析业务。与临床前CRO中的生物分析业务同源,所以布局企业较多,竞争激烈。

 

则,可看到,若临床CRO公司的临床试验基础业务开展不起来,仅开展临床相关服务如SMO现场管理、数据统计等,也许能够在一定收入体量的范围内保持比较好的竞争力,但是进一步拓展医学属性强的临床I-IV期试验技术服务的难度是很大的。

 

如药明康德自2007年收购上海杰诚切入临床CRO领域,进行SMO现场管理业务的拓展,目前在国内市占率领先。而其虽继续通过收购其他企业以及凭借自身临床前业务建立的品牌影响力,拓展临床试验业务;但十多年过去,临床环节的核心业务试验技术服务仍未能做起来。

 

则,在临床CRO业务全产业链布局的泰格医药,竞争优势明显;且在国内创新药政策陆续落地的背景下,也有望享受行业红利。此外,由于药明在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优势不大,后续即使在美“制裁”扰动,其加码布局国内抢订单的情况下,对泰格的国内业务预计影响也较小。

 

所以,泰格医药的业务发展支撑是比较强的,同时受到外界扰动影响的风险较小,这也是资本市场持续走强的重要原因。

 

#03小结

 

总结看,相较药明康德等海外客户占比较大的CXO企业受到美“制裁”法案扰动较大,即使有8年时间的缓冲期,也将长时间处于“美国客户存量订单逐步消耗,亟需新订单补充缺口的自救”阶段,泰格医药的业务发展处境显然好的多,所以依然有关注的价值。

 

但要注意,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创新药陆续上市,新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当下宏观经济压力较大、投融资情况还未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药企对于新药研发的投入也会愈发谨慎,CXO行业显然不是前几年不愁订单的黄金发展阶段了。

 

同时,在全球的创新药研发仍然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以及一款药物可能会在多个国家上市销售的情况下,与美跨国药企合作长期来看或不可避免。

 

在上述背景下,泰格医药这几年也在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在亚太地区、北美洲、欧洲及非洲等区域均有布局。只不过,海外拓展的难度较大,短期受到美“制裁”扰动的风险没有那么大而已。

 

所以,在行业黄金发展时代已过,以及海外业务大概率会持续拓展的大背景下,短周期泰格医药业务发展有优势,并不代表拉长周期看优势还在,所以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是博弈机会。

 

(资料来源:泰格2023年年报)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作者还对CXO、医美、药店、血制品以及具有主题机会的阿兹海默概念、多肽减重药等领域有覆盖,侧重产业分析和布局企业优劣势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与作者进行更多热门赛道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深度交流。

 


—————▪ 推荐阅读▪ —————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注“妙投APP”公众号 

👇每日来看行业/公司深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妙投APP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